平時吃飯的時候,家裏的長輩說熱的時候吃是好的,是真的嗎?雖然,在某種程度上,這是禮貌的,但這種飲食,有一些問題。根據健康飲食專家的說法,吃非常熱的食物確實會患上食道癌。
大腸癌是香港常見癌症的首位,但不少人仍然擔心到醫院做大腸鏡檢查,會帶來不適而錯過治療良機,其實大腸癌是唯一可以預防的癌症,只要透過檢查,及早發現及切除,便可避免變成癌症,所以定期接受檢查,是對付腸癌的最好方法。
我們的口腔和食道被軟黏膜覆蓋。正常情況下,口腔和食道的溫度在36.5到37.2攝氏度之間。適宜進食的溫度在10到40攝氏度之間,可耐受的溫度在50到60攝氏度之間。幸運的是,這些地區的血液循環非常豐富,而且受傷的組織會脫落、增殖並及時修複,所以偶爾的輕微損傷可以迅速恢複。
而如果經常吃熱食,口腔、食道粘膜在持續熱刺激下,一直重複上述修複過程,粘膜也不斷增生、增厚。粘膜增厚逐漸減少了對熱刺激的反應,所以喜歡吃熱食的人越來越不怕熱,越怕熱,吃越熱的惡性循環越熱。食管粘膜的神經反射已經很慢了,常受損傷自己不注意。
大腸癌是香港常見癌症的首位,但不少人仍然擔心到,會帶來不適而錯過治療良機,其實大腸癌是唯一可以預防的癌症,只要透過檢查,及早發現及切除大腸瘜肉,便可避免變成癌症,所以定期接受檢查,是對付腸癌的最好方法。
消化道是由粘膜和肌肉等組織組成的,它們比我們吃的羊肉更精致。人們看到用自己的眼睛,紅羊肉片,放入火鍋,立即變成褐色熟肉。這是因為蛋白質在動物體內溫度在60℃以上時,會發生快速變性,不再具有原有的結構狀態和生理活性。
把熱的食物放進你的嘴裏,放在食道裏,我們身體的粘膜和肌肉就會被熱灼傷,它們也會在局部受到傷害和退化,盡管身體的消化道修複是驚人的,但它已經連續烤了一個小時了。盡管如此,它們可能會被嚴重破壞,甚至會留下癌症的危險。
2015年大腸癌新症超過5,000宗,而且出現年輕化趨勢,因此了解大腸癌的初期症狀,以及早發現和治療是十分重要,而近年新式的和手術治療方法,不但可減少出現併發症的風險,更可提升治療效果和病人安全性,使病人安心接受治療。
由於食道的“反應遲緩”,大腦無法及時響應“我受傷了”的信息,將日複一日地遭受“折磨”。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中,它會逐漸導致口腔潰瘍、食管潰瘍和食管炎。
除了食道,牙齦的意見也很大:食物太熱,牙齦會燙傷。但是沒有時間去修理它。又進口了一批熱食。從長遠來看,牙齦會以潰瘍抗議。長期熱食也會引起牙本質過敏,引起牙痛.
很多人吃東西的時候特別熱,不會吐出來,而是會直接把棗吞下去。然而,這種做法,即使不引起食道癌,也會給胃增加負擔。因為食物太熱,胃部容易出現潰瘍。
相關文章: